2017年底,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各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編寫修訂工作。為確保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健全新課程實施機制。組織開展國家級示范性培訓和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并通過實施中西部貧困地區(qū)新課程專項培訓和避選新課程培訓基地校、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qū)示范校等,切實加大對貧困地區(qū)和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著力提升新課程實施水平
二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從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改進實驗教學和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等方面,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fā)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認真開展好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積極推廣應用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是規(guī)范課程教學管理。針對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開不齊開不足課程、壓縮課時、搶趕教學進度、超課標教學、日常測試頻繁和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等突出問題,從加強課程實施監(jiān)管、嚴格學分認定管理和強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強化了市、縣監(jiān)管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確保學校合理安排三年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并嚴格執(zhí)行教學計劃。
《指導意見》提出要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對此如何理解?
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的最大特點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這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同時,這也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方式,推進選課走班。由于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區(qū)域、城鄉(xiāng)和校際差距較大,特別是從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情況來看,一些學校還存在校舍設施資源不足、師資緊張和教學組織管理不健全等問題,為此,實施選課走班既要依據學科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高校招生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各地各校的實際情況和辦學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進,不搞“一刀切
此外,《指導意見》還就如何構建規(guī)范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以及強化班級管理和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為什么要實施選課走班?
選課走班是學生在首選物理或歷史中的一科后,需要在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四個學科中再選兩個科目,為了適應學生選擇的課程不一樣,而采取的一種上課方式。實施選課走班教學是普通高中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要求,是適應高考綜合改革的舉措之一,是一項旨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擴大學生學習自主選擇權、滿足不同潛質學生學習需要的重要舉措,是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學方式改革
如何開展選課走班教學?
是嚴格執(zhí)行國家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開齊開足必修課程,創(chuàng)造條件開好選擇性必修課程,積極開發(fā)精品選修課程,努力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學校不得為了增加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而擠占其他非選擇考學科的課時。二是著力加強隊伍建設。通過購買服務、返聘優(yōu)秀退休教師、探索“縣管校聘”等多種措施,緩解部分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加強教師培訓,加大對富余學科教師的轉崗培訓。三是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新改擴建部分高中、嚴格執(zhí)行招生計劃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逐步實現選課、排課、管理、評價等管理活動智能化。四是著力加強選課指導。建立學生發(fā)展指導中心,指導學生進行合理選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共同指導學生合理選課,減少選課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學校不得強制學生選課。五是著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主任和導師制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加強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認真探索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jiān)測評價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