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落地以來,各省份的政治試題,幾乎都會出開放性題型。這幾年政治學科開放性題型有提出建議、擬定標語、羅列提綱、活動項目、寫推薦詞、寫短評等等。出開放性題型,是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傳導著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尤其是注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
看到新華社寫一篇短評,主旨就是圍繞改革。這篇短評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感覺非常適合用來做范文來指導學生,讓其適應高考這類新題型。
先看文章:【短評·總書記的改革論】
標題:
從實際出發(fā),先立后破
(總觀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各項任務的落實工作即將展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改革方法論,要在實踐中認真領會、長期堅持。
(分論點)要把握好“立”和“破”的辯證關系?!傲ⅰ笔前l(fā)展的基礎,“破”是變革的前提,二者相輔相成,在平衡與互動中不斷前進。必須堅持穩(wěn)中求進、破立并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唯有如此,改革才能穩(wěn)妥推進。要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
(分論點)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先立后破,立什么,破什么,不能拍腦袋、畫大餅,而是要按規(guī)律辦事,立足當時當地實際,立足推進改革、推動發(fā)展,立足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搞一種模式。
(總結)我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qū)”,任務之全、內容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把握好“穩(wěn)”與“進”、“呼”與“應”、“立”與“破”、“謀”與“干”的辯證思維,改革必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來源新華社)
此短評題目是:“從實際出發(fā),先立后破”,題目緊扣主旨,說的就是改革論。(給我們答題的啟發(fā)是短評一定要有題目,而且題目要緊扣設問主題,突出材料主旨,高度概括。這樣得分才高?。?/span>
第一段寫出背景、意義或總論點,如范文“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給我們答題的啟發(fā)是正文要分段,第一段最好是直接提出總論點,就是材料主旨最體現的核心知識點。)
接下來分段論述,如上列范文有兩個分論點:1、要把握好“立”和“破”的辯證關系,2、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給我們答題的啟發(fā)是要分段寫分段分論點,具體是第一句先寫分論點主旨句,接著再具體概括材料,把最對應的材料進行簡要式摘抄。這在平時備考要加強訓練。)
最后總結、呼吁、展望。如范文:我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qū)”,任務之全、內容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把握好“穩(wěn)”與“進”、“呼”與“應”、“立”與“破”、“謀”與“干”的辯證思維,改革必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短評題型的特點,短評是針對人和事所發(fā)表的簡短看法或感想,是一種常見于新聞傳播的文體。數字在200-250個左右。要求結構簡約,文字精煉。答題來說要善于運用學科術語。寫短評要有論點、論據、論證過程。
答題的邏輯是:總觀點-分論點-總結,具體得分流程為:標題--要緊扣背景材料和設問主題;開頭--寫出設問及材料提及的“主題”的背景、意義、總論點;正文--分段寫分論點,先用一句話作為主旨句展示分論點,再從材料中找出對應句;結尾--可以是對材料的“主旨”進行總結、呼吁、展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