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必要認為你所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安于周圍的環(huán)境會讓我們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越來越難跳出。
永遠不要以為你看到了全世界,世界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多去接觸優(yōu)秀的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一定會有多大成就,至少你會懂得努力、謙虛、心懷敬畏的意義。
2.沒必要過多的裝世故。
一般的本科生大概都是18~22歲的人。正是接觸世界、探索世界的時候。
你的天性并沒有泯滅,也沒有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況。
這四年,實際上應該成為個人天性淋漓盡致展現(xiàn)的四年。
3.沒必要熬夜
熬夜真的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事情,心悸、傷肝等等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無需多說了,請牢記,熬夜就是在透支生命。
為了追劇、打游戲、刷微博熬到兩三點,然后第二天睡到大中午。
你完全可以選擇十點睡覺,六點起床,吃一頓早餐,一樣可以追劇刷微博。
4.沒必要“消費升
級”
有了能夠自由支配的生活費,為了追求所謂的生活品質而去產生一些完全不必要的消費。
這樣的“消費升級”在慢慢透支著你的生活。
不合適的消費觀也會讓你的經濟陷入一團亂,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5.沒必要守住標簽
什么意思呢?就是為了他人給自己貼的標簽而做一些內心抗拒的事情。
舉個例子,有一個女生,在宿舍幾個人里是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性格很好,平日里經常幫助別人。
大家對她的印象就是“善良”“熱心”,所以舍友用錢困難的時候都會問這個女生借,覺得她手頭比較寬裕人也好說話。
有時兩三個人都以很緊急為由向她借錢,她為了維護別人對她的好印象咬咬牙都答應了,然而后果卻是自己變得拮據了。
這和擺脫他人認同感是一個道理,也要學會擺脫別人給你貼的一個個標簽,遵從自己的內心,必要時學會拒絕。
大學里的人際關系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著要強迫自己去合群。
為了“合群”,和別人一起逃課,通宵打游戲或者是去參加一些毫無價值的聚餐……這其實是對合群最大的誤解。
沒必要因為所謂的“合群”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且毫無意義的事。
7.沒必要為了睡覺而逃課。
逃課的終極意義在于:節(jié)約時間,而不是消耗時間。
如果你逃課純粹是為了睡覺,那我勸你不要,因為這會助長你的懶惰。
8.沒必要猶豫和等待
猶豫和等待其實最浪費時間,最消耗精力的事,最美好珍貴的四年沒必要等待,因為你創(chuàng)造的肯定比你等來的美好。
往往等著等著,一年過去了,四年過去了。等到真正畢業(y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四年是這樣走過。
9.沒必要沉浸于大學的遺憾里
大學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低廉的食宿,超值的教育,全社會的包容和忍耐……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但生活不會是一成不變,境遇也不是一個大學就能決定的。
奮斗,才是貫穿一生的主旋律。
人生就像一個加長版的大學,當年留下的遺憾不要在人生中重蹈覆轍就好。
也許對每個人來說有意義的事都不盡相同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去選擇有意義的事
那你就去做你覺得有價值、能感到快樂的事